容我解說一下我自己常陷於『膚淺』與『出風頭』的景況。 膚淺是指人不明白『顯明』與『隱藏』之間的區別。 出風頭是由於自己思想中的自我欽佩的自鳴得意。 對那本當隱藏於內心以孕育其奧秘的思想,而終能使之榮耀彰顯的,膚淺之人總未予以充分的時間,在思想未成熟之前即把它攪擾了,其目的僅在誇耀自己的自傲與自尊,而結果反而是彰顯了我自己的無知和愚昧! 願神保守我們,使我們能有更『深刻』與『內斂』的思想。 |
謹此
神掌權
容我解說一下我自己常陷於『膚淺』與『出風頭』的景況。 膚淺是指人不明白『顯明』與『隱藏』之間的區別。 出風頭是由於自己思想中的自我欽佩的自鳴得意。 對那本當隱藏於內心以孕育其奧秘的思想,而終能使之榮耀彰顯的,膚淺之人總未予以充分的時間,在思想未成熟之前即把它攪擾了,其目的僅在誇耀自己的自傲與自尊,而結果反而是彰顯了我自己的無知和愚昧! 願神保守我們,使我們能有更『深刻』與『內斂』的思想。 |
不要立定心志事奉某個教派或某個教會, 當立定心志事奉神、神的國、共同的教會; 不要以為耶羅波安所帶領的國民全都是拜偶像的, 或許其中有神為自己保留,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不要高舉某個教會或教派過於它所當在的位置, 教會或教派離了本位,就會變成異端與偶像的來源。 不要為了歸向教會而事奉神,要為了歸向神而事奉教會; 否則,金銀銅鐵木制的十字架就是最厲害的偶像。 不要以為自己的實體教會才是最聖潔的, 因為以為自己的教會是最聖潔的人並不聖潔。 謹此 神掌權 |
願上帝賜你天上的甘露,地上的肥土,並許多五穀新酒。 創27:28 你要從你莊稼中的穀,和酒醡中滴出來的酒,拿來獻上,不可遲延。你要將頭生的兒子歸給我。出22:29 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 提前5:23。 聖經中既然提到使用酒為奠祭獻給神,那就表示酒是潔淨的,在聖經裡酒代表喜樂,但是聖經嚴禁醉酒,這一點我們要小心。而自從挪亞發明酒之後,聖經接著記載挪亞酒後失態,也給我們一個節制的警惕。 紅葡萄酒是養生極好的飲料,對人體實在有極大的好處,尤其在鹼性食品裡是僅次於海帶類的保健品,每天飲小半杯對健康有莫大的好處,很難想像為何當時保羅已有這知識。 若有人願意像拿細耳人一般,發願淡酒濃酒都不飲,我們也支持,並為他感謝神;但這是于心志裡屬靈層面的,事實上當人去看牙醫或聚餐時(酒是佐料),人無可避免的會吃到酒的;所以在不醉酒的前提下,不喝酒的,不能輕看喝酒的;喝酒的,也不要歧視不喝酒的。 以此共勉 神掌權 |
安息日會實在是極端;若以異端看待安息日會,我個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我們在其信仰告白裡面,只能看到他們信條裡第十八章:預言的恩賜;第二十章:安息日;第二十一章:管家和第二十四章之後對末世論的差異。 我覺得我們不該急著判定安息日會為異端,因為他們在啟示論、神論、人論、基督論和救恩論並沒有什麼大缺失;至於某些安息日會的會友所強調的,並不能代表整個安息日會的信仰;就算最保守死硬派的長老會裡,也有許多莫名其妙的信徒;而那些信徒當然不能代表整個長老會的信仰。 我們對安息日會當采規勸、引導的態度;而非將他們視為異端,因為將他們視為異端的話,那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了。安息日會的會友是我們糊塗的弟兄,我們當存溫柔的心,幫助他們歸正為己任。何況若把某個教派當異端來看待的結果,往往會因其反作用的原理使那教派更快的墮落成為真正的異端。 最後再以保羅的話共勉:『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謹此 神掌權 以下僅列出修正後的安息日會信仰告白以供參考 安息日會信仰告白 基本信仰二十八條 簡介 許多年來,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一直不願意訂定信條(就信條的一般意義來說)。但是我們發現,為了實際的需要,必須簡述本會的信仰。 1872年,複臨信徒在美國密西根州巴特溪(Battle Creek)的出版社,印行了一本24條的“本會信仰簡述”。這個檔略經修訂後,擴充為28段,刊印在1889年的教會年鑒上。後來的年鑒卻未繼續刊印。1905年,包括此信仰簡述的年鑒再度出現,直至1914年,為了回應本會非洲教會領袖要求,而做出“一個能幫助政府官員及他人更深瞭解本會工作的信仰告白”。四人的委員會(包括全球總會會長在內)組成後,草擬了一個可以簡述的主要信仰。這22條基本信仰最先刊印於1931年的年鑒上。直到1980 年,全球代表大會通過了一個類似、但更周詳的“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基本信仰”27條。 同樣,隨著教會工作的發展和教友的增長,產生了不同的靈性需要。於是,2005年,全球代表大會在美國聖路易斯市召開之際,接納了廣大非洲教會領袖的意見,全體大會通過:增列“在基督裡成長”為第十一條。因此,由年前的27條,改為目前的28條。 第一章 上帝的聖言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聖經,新約聖經及舊約聖經,乃是著寫成文的上帝的聖言。它由上帝默示,借著聖潔的神人 被聖靈感動說出及寫成。在這聖言中,上帝將得救所需的知識賜給人。聖經是上帝旨意之無誤的啟示,是品格的標準、經驗的試金石,是各項教訓之權威性的顯示, 並是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的忠實記錄。 第二章 上帝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有一上帝:父、子、聖靈,為一永恆存在之三位的結合。上帝是不死的,全能、全知、超乎一切,並無時無處不在。祂是無窮的,超乎人的理解,但是借著祂的自我啟示,仍能為人所知。祂永遠配得全體受造之物的崇拜、敬仰及服事。 第三章 父上帝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永在的父上帝是創造主、萬物的根源、維持者,及一切受造之物的統治者。祂公義、聖潔、恩慈、充滿憐憫、不輕易發怒、滿有信實與堅定的愛。聖子、聖靈所顯示的品德與權能,也顯明了聖父。 第四章 子上帝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永在的子上帝,已在耶穌基督裡成為肉身。借著祂,萬物得以造成,上帝的聖德因而彰顯,人類的救贖大工得以完成,這世界也受了審判。耶穌基督永遠是真實的神,也成了真實的人。祂是由聖靈成孕,為處女馬利亞所生。祂作為人,度過人的生活並遭受試探,完美地表現了上帝的愛與公義。祂所行的神跡彰顯了上帝的大能,證明祂是所應許的彌賽亞。祂在十字架上自願擔負我們的罪,代我們受苦、受死。祂已從死裡復活、升天,在天上聖所裡為我們服務。祂將在榮耀中複臨,最後一次拯救祂的百姓,並使萬物復興。 第五章 聖靈上帝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永在的聖靈上帝,在創造、上帝成為肉身及救贖上,都曾積極參與。祂曾感動聖經的作者們。祂曾以能力充滿基督的生命。祂吸引人、感動人,那回應祂感動的人,祂就更新,變化為上帝的形像。祂為父及子差遣,常與上帝的兒女同在。祂賜下屬靈的恩賜給教會。使其有能力為基督作見證,並與聖經相和地引領教會進入一切真理。 第六章 創造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上帝是萬物的創造主,並且祂創造過程的真實記錄,已在聖經中啟示出來。六日之內耶和華造了“天地”及地上一切的活物,並在那第一周的第七日安息。祂設立了安息日,作為祂完成創造大功的永久紀念。那作為上帝創造之頂尖傑作的第一個男人和第一個女人,蒙賜予這世界的管理權,並負責照顧這個世界。這世界創造完成時,乃以“甚好”來稱頌上帝的榮耀。 第七章 人的性質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男女受造都是依上帝的形像並具有個性,有思想、行動的能力與自由。雖然受造為自由的生靈,但各人都是身、心、靈密不可分的整體。生命、氣息及一切,都需依靠上帝。當我們的始祖違背上帝時,他們拒絕依靠祂,就從上帝之下的崇高地位上墮落了。他們身上的上帝形像已被破壞,而且必須死亡。他們的後裔承受了這種墮落的性情與後果。他們出生時就有軟弱,並傾向罪惡。但是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祂和好,並借著聖靈,在悔改的人身上恢復創造主的形像。他們受造為了榮耀上帝,蒙召愛祂和彼此相愛,並要看顧他們的環境。 第八章 善惡之爭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為了上帝的聖德,祂的律法,以及祂對宇宙的統治,整個人類都參與了基督與撒但之間的善惡大鬥爭。這項爭戰始于天庭。那時,一個受造能作自由選擇的生靈,因高抬自我,變成了撒但,成了上帝的仇敵。他領導部分天使參與反叛,又領亞當夏娃犯罪,使背叛的靈進入了這個世界。人類的罪,導致上帝在人身上的形像遭到扭曲,受造世界的秩序被破壞,終於導致洪水滅世。受造的全宇宙都在觀看,這個世界已經成為宇宙爭戰的舞臺。從這爭戰中,上帝的愛終會清楚地彰顯。為了在這戰爭中幫助祂的子民,基督差遣聖靈及忠誠的天使,在他們得救的路上一路引導、保護及支持他們。 第九章 基督的生、死與復活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借著基督完全順從上帝旨意的人生:祂的受苦、受死與復活,上帝為人類提供了贖罪的唯一方法,使凡因信而接受這項贖罪的人能得永生,並使全體受造之物更明白創造主無限聖潔的愛。這項完全的贖罪,闡明了上帝律法的公義及祂品德的恩慈,因其一面定我們的罪,一面又為我們準備了赦免。基督的死是替代,也是贖罪,使人改變,也使人與神和好。基督的復活宣告上帝勝過了罪惡的勢力,並保證那些接受救贖的人最後也會戰勝罪惡與死亡。它宣告耶穌基督是主。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在祂面前無不屈膝。 第十章 得救的經驗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上帝因祂無限的慈愛與憐憫,使那無罪的基督為我們成為罪,為要使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我們在聖靈引導下,就會感覺自己的需要,承認自己罪孽深重,悔改我們的罪愆,並相信耶穌為主、為基督、為代罪者、為我們的榜樣。這種領受救恩的信心,乃得自上帝聖言的大能,為上帝恩典所賜。借著基督,我們被稱為義,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從罪的轄制中得釋放。借著聖靈,我們重生並成為聖潔。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意,將上帝愛的律法寫在我們心上。我們蒙賜能力度聖潔的生活。我們常在祂裡面,就與祂神聖的性情有分,並在現今和審判的時候,都有得救的保證。 第十一章 在基督裡成長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借著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基督勝過了罪惡的權勢。 祂在世上工作時,就征服了邪靈,粉碎了魔鬼的能力,並確定了他們最終的毀滅。當我們在基督的平安、喜樂,以及祂愛我們的保證中與祂同行時,耶穌的勝利,就使我們能勝過那些仍企圖控制我們的邪惡勢力。 聖靈現在就住在我們裡面,並賜能力給我們。當我們不斷地將自己交托與耶穌,以祂為我們的救主時,我們就從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重擔中得了釋放。我們不再生活在黑暗、懼怕邪靈、蒙昧無知、以及先前行為的虛妄中。 在基督裡的新自由中,我們蒙召要長成基督的品格及樣式,日日在禱告裡與祂交通,在祂的話中得餵養,默想祂的話及祂的眷佑,唱詩讚美祂,聚在一起敬拜祂,並參與教會的佈道使命。 當我們將自己投身于對周圍之人的愛心服事、為主的救恩作見證時,聖靈便在每一時刻,每一件工作上與我們同在,將這一切昇華為一次次屬靈的經驗(詩 1:1,2;23:4;77:11,12;西1:13,14;2:6,14,15;路10:17-20;弗5:19,20;6:12-18;帖前 5:23;彼後2:9;3:18;林後3:17,18;腓3:7-14;帖前5:16-18;太20:25-28;約20:21;加5:22-25;羅 8:38,39;約壹4:4;來10:25)。 第十二章 教會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教會是承認耶穌基督為主、為救主之信徒的團體。繼舊約時代上帝的子民之後,我們蒙召從世界出來,一同聚集,為要崇拜、交通、學習上帝的聖言,舉行聖餐、服務人群及向普世宣講福音。教會是從成為肉身的道基督,與寫下的道聖經獲得權柄。教會是上帝的家庭,祂所收納的兒女,其中的分子活在新約的基礎上。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以基督為首的信仰的團體。教會是基督的新婦,為使她潔淨與成聖而捨命。當祂凱旋複臨時,祂會獻給自己一個榮耀的教會,是祂的寶血所買來歷代忠心的信徒,沒有玷污、皺紋等類的病,是聖潔沒有瑕疵的。 第十三章 餘民及其使命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普世的教會是由所有真正相信基督的人所組成。但在末日,背道廣泛蔓延之時,有一批余民蒙召出來遵守上帝的誡命及耶穌的真道。這批餘民宣告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宣講靠基督得救,並宣告祂複臨的日子已經臨近。這項宣告由啟示錄14章中的三位天使所預表。它與天上的審判工作同時進行,導致了地上的悔改與改革的工作。每一信徒都已蒙召親自參與此項普世的見證。 第十四章 基督身體的合一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教會是由許多肢體合成的一個身體。這些肢體是從各國各族各方各民選召出來的。在基督裡我們是新造的人。種族、文化、學識、國籍的不同,以及地位、貧富、性別的差異,都不可在我們中間造成分裂。我們在基督裡都是平等的。借著一位聖靈,基督使我們與祂並我們彼此之間都合而為一。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服事人與接受人的服事。借著耶穌基督在聖經中的啟示,我們有同一的信仰與指望,並向所有的人作出同一的見證。這種合一源自三一真神的合一。祂已收納我們為祂的兒女。 第十五章 洗禮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借著洗禮,我們公開承認對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的信心,並見證我們對罪已經死了,並見證我們要以新生的樣式而活。這樣我們承認基督是主、是救主,成為祂的子民,並蒙接納成為祂教會的教友。洗禮象徵我們與基督聯合、罪得赦免,並領受聖靈。它是基於對耶穌確實的信心及悔罪的憑據而全身入水。此乃依照聖經的教導,並接受聖經教訓而舉行。 第十六章 聖餐禮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聖餐禮是領用耶穌的血與身體的象徵,表達我們對祂,我們的主與救主的信心。在聖餐禮的經驗中,基督臨格與祂的子民相會,並加力量給他們。我們領用時,喜樂地宣講主的死,直到祂再來。領聖餐的準備包括自省、悔改與認罪。主設立了洗腳禮,代表重新潔淨,表示樂意披帶基督的謙卑彼此服事,並讓我們的心在愛中聯合。聖餐禮是對所有相信的基督徒開放的。 第十七章 屬靈的恩賜與職事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上帝在各世代都賜給祂教會每一位教友屬靈的恩賜,讓他們用在愛的服務上,使教會及人類都共同獲益。這些恩賜由聖靈按著祂自己的意思分賜給各教友,供給教會為完成上帝指定任務所需的一切能力與職事。依據聖經,這些恩賜包括的職事有:信心、醫病、說預言、宣講福音、教導、治理、和好、同情、自我犧牲的服務,並説明人鼓勵人的愛心。有些教友被上帝選召,聖靈賦予能力,從事教會所承認的職務,如牧師、傳福音的、使徒、教師,以滿足信徒服務時特別的需要,以建造教會至其靈性成熟之境,培植教友對上帝的知識及信仰上的合一。當教友作上帝百般恩典的忠心管家,而使用這些屬靈的恩賜時,教會就得到保護,免受假道破壞的影響,而獲致出於上帝的增長,並在信與愛中建立自己。 第十八章 預言的恩賜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先知是聖靈的恩賜之一。這項恩賜乃是餘民教會的一項特徵,它曾顯現在懷愛倫的工作中。她既是主的使者,她的著作乃是真理的延續。可信的資料,帶給教會安慰、引導、教訓及督責。這些著作也清楚表明,聖經是一切經驗與教訓必須接受試驗的標準。 第十九章 上帝的律法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上帝律法的諸般偉大原則表達在十誡中,也表現在基督的生活裡。它們表達上帝的愛、上帝的旨意,以及上帝對人的品行及各種關係上的要求,各世代的人都要遵行。這些命令乃是上帝與祂子民立約的基礎,也是上帝審判的標準。借著聖靈的工作,它們指出罪惡,喚起人對救主的需要感。得救全是出於恩典,不是出於行為;但其果子是遵行誡命。這種順從發展基督徒的品格,並帶給基督徒康寧感。它是我們對主的愛及對同胞關心的憑據。出於信心的順從,顯明了基督改變人生的大能,因此基督徒的見證便得以加強。 第二十章 安息日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那賜福的創造主,在六日創造大功之後,第七日便安息了,並為所有的人設立了安息日,作為創造的紀念。上帝那永不改變之律法的第四條誡命,要求人依從安息日的主──耶穌的教訓與作法,遵守這第七日的安息日,作為休息、崇拜與服務的日子。安息日是一個與上帝及彼此交通的喜樂的日子。它是我們在基督裡蒙救贖的表徵,是我們成聖的記號,是我們忠誠的標記,是在上帝之國中永恆未來的預嘗。安息日是上帝與祂子民之間所立永約的永恆標記。喜樂地從晚上至晚上,從日落至日落,遵守這神聖的時刻,就是對上帝創造與救贖的慶賀。 第二十一章 管家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我們是上帝的管家。祂託付我們時間與機會、能力與錢財、地上的福分與資源。我們有責任適當地使用它們。我們借著對上帝和同胞的忠誠服務,將十分之一歸回上帝,並獻上其它捐款用以傳揚福音並支持教會成長,而承認上帝的所有權。管家的身分,是上帝為了培育愛、勝過自私與貪心,所賜給我們的一項特權。管家因他的忠心而使他人得福時,就歡喜快樂。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品行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我們蒙召要成為一批敬虔的百姓,思想、感情、行動,都與天國的原則相和諧。為了讓聖靈在我們裡面重造主的品格,就讓我們只參與那些能在我們生命中產生像基督的純潔、健康、喜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的興趣與娛樂,應該合乎基督徒對美和品味的崇高標準。我們的衣著雖因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卻當以樸素、保守、整潔為原則。適合於人的美不在於外在的妝飾,而在於那以溫柔安靜的心為永不磨滅的妝飾。它也表示,因為我們的身體是上帝的殿,就當聰明地予以照顧。除了適當的運動與休息之外,我們要盡可能採用最健康的飲食,並禁止食用聖經所指明的不潔淨的食物。由於含酒精的飲料、煙草以及毒品有害我們的身體,我們也禁戒不用。要參與那能將我們的思想、身體都帶入基督教導下的一切活動,祂熱望我們有健康、喜樂與良善。 第二十三章 婚姻與家庭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婚姻是上帝在伊甸園所設立,並由耶穌所確認,為一男一女在相愛中廝守終身的結合。對基督徒而言,婚約的應許不僅是對配偶立的,也是對上帝立的,並且這種婚姻關係,應該只由信仰相同的雙方建立。彼此相愛、尊重、有責任感,乃是構成這項關係的因素。這項關係,乃是要反映基督與教會之間的愛、聖潔、親密與關係的永恆性。至於離婚,耶穌教導說,除了姦淫之外,人若離棄配偶與另一個人結婚,就是犯了淫亂罪。雖然有些人的家庭關係不理想,但那在基督裡完全將自己許配予對方的婚姻夥伴,仍能因聖靈的帶領及教會的牧養而在愛中合一。上帝賜福家庭,要家庭的成員彼此幫助,達到完全成熟之境。作父母的要教養兒女愛主並順從主。借著他們的言行,他們要教導兒女:基督是一位慈愛的管教者,永遠地溫柔、體貼,要他們成為祂身上的肢體,上帝家中的成員。家庭親密度增長,乃是末世福音資訊的標誌之一。 第二十四章 基督在天上聖所的服務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天上有一個聖所,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手所支的。基督在其中為我們服務,為了使信徒能獲得祂在十字架上只一次獻上的贖罪祭的好處。祂升天時,即就任我們的大祭司,並開始祂代求的工作。在主後1844年,2300日預言時期結束之時,祂進入了祂贖罪工作的第二階段,也是最後的階段。查案審判的工作,是對一切罪惡最終處置工作的一部分,由古時希伯來聖所贖罪日潔淨的儀式所預表。在那預表性的崇祀中,聖所是由所獻祭牲的血來潔淨,但是天上的物件卻是用那完全的祭,耶穌的血來潔淨。查案審判向天上的生靈顯明,死去的人中,那些在基督裡睡了的人是在祂裡面的,配在第一次復活中有分;那些住在基督裡的活人,因遵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並在祂裡面,因此也顯明是已預備好可以變化升天,進入祂永恆的國。這項審判顯明了上帝拯救那相信耶穌的人乃是公義的,並宣稱那些忠於上帝的人應承受國度。基督這項工作的完成,就是標明基督複臨前人類恩典時期的結束。 第二十五章 基督複臨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基督複臨是教會有福的指望,是福音最高的境界。救主降臨是真實的,祂要親自降臨,是肉眼能見、普世性的。祂複臨時,死去的義人將要復活,並與活著的義人一同得榮耀,被接到天上。但那不義的人則要死亡。大多數的預言幾乎都已完全應驗,目前的世界局勢更顯明,基督複臨已經迫近了。但那時辰尚未啟示我們,因此我們要隨時準備好。 第二十六章 死亡與復活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罪的工價乃是死。但是上帝,那唯一不死的,卻要賜永生給祂的贖民。在那日以前,死對所有的人乃是一種無知覺的狀態。當基督──我們的生命──顯現之時,復活的義人與活著的義人要得榮耀,被提到天上,與他們的主相遇。那第二次的復活,就是不義之人的復活,則要等一千年之後。 第二十七章 千禧年與罪的結束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千禧年乃是第一次復活與第二次復活之間,基督與聖徒在天上施行統治的時期。在此時期中,已死的惡人會受審判。地會完全荒涼,沒有活人居住,但被撒但及他的使者佔據。一千禧年結束時,基督與祂的聖徒並聖城,一同從天降至地上。那時死去的惡人要復活。他們與撒但和他的使者一起圍攻聖城。但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烈火會燒滅他們,並潔淨地球。這樣,宇宙就永遠不會再有罪及罪人。 第二十八章 新地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相信…… 在義人所居的新地之中,上帝會為蒙贖之人預備永遠的家鄉,並一個享受永生、愛、喜樂,及在祂面前學習的完美的環境。因為在這裡,上帝會親自與祂的子民同住。痛苦與死亡將成為過去。善惡之間的大鬥爭要結束,不再有罪惡。宇宙萬物,有生命之物與無生命之物,都會宣揚上帝就是愛。祂將施行統治直到永遠。阿們! |
Hm……華理克、標竿人生──連續十幾個月的全美暢銷書榜首、五千多萬本的銷售量、十九奉獻、歐巴馬的就任致詞人、四十多萬教牧學習其課程、五十幾萬間的教會採用其課程、P.E.A.C.E.的啟動、P.E.A.C.E.II的計畫、全球福音計畫、全美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華理克牧師,加油,你可千萬要頂住光環下的十字架阿。 我心裡非常非常非常希望所有人都將馬鞍峰教會人數增長的原因歸功於獨行奇事的神,而不是『標竿人生』裡面的那些方法或其作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華理克頭頂的光環還給曾經為我掛在木頭上的基督使祂得著榮耀。 我個人對於接近『成功神學』的信仰頗覺反感,對作者于『加州8號提案』的搖擺態度也頗不以為然,而且『標竿人生』所引用的經節也甚是牽強;假如向上結果的原因不是往下紮根而是過程裡的方法論的話,我就會支持標竿系列了。 有鑒於去年底強調方法論的水晶教會破產一事,我還是暫時對標竿系列持保守態度,再觀察一段時間吧。套一句保羅的話:『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其實我覺得W. Willimon的話:『假如"標竿人生"真能整頓我們的人生,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就是神所犯最大錯誤!』是值得思考的。 謹此 神掌權 |
上帝能不能造一個比自己大的石頭?=上帝能不能不是上帝? 逆反性原則和矛盾是不同的,逆反性(吊詭性、反合性、正反性)是指相對的二律皆能證實而存在,矛盾是指相對的二律不能證實而並存的;所以這問題的本身就是矛盾。 矛盾就像實存方面的:小的大西瓜、矮的巨人、聾子聽音樂、瞎子領路、全能的無能者。 而逆反性就像:處女生子、死人復活、道成肉身、大衛是矮的巨人、貝多芬是音樂家、海倫凱勒的眼界。 可以參考康得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書中有多種不同的二律背逆(非聖經觀念的)。 PS:1這類的問題是源自於墮落而悖逆的理性。 2上帝的全能(聖潔、公義、良善)是無法由被造、有限的邏輯所完全瞭解的。 3上帝的全能是包含『上帝能限制自己的能力(節制)』的真正全能。 這議題實在是古老的議題了。 西元13世紀的湯瑪斯阿奎那提出「上帝能否創造一個內角和不是180°的三角形。」 西元11世紀時,安瑟倫提出,即使上帝做不到某些事情,他仍然可以是全能的。 西元6世紀時,偽狄奧尼修斯就指出了《使徒行傳》中記載的保羅和魔法師Elmyas的辯論(徒13:8)有相似之處,只不過《使徒行傳》中,他們之間辯論的問題是上帝是否能夠「否定自己」。 西元4世紀的奧古斯汀在他的上帝之城中: 他被稱為全能是因為他能做他想做的事,並不是因為他會有並不想做的事;而如果做那事會對他產生傷害並墮落,他就不會被稱為全能。因此,他不能做一些事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全能的。 因此奧古斯汀以此為理據,指上帝不能做任何東西或事情來令上帝並非上帝。 核心問題在於,上帝是否能夠在一個體系中,卻同時超越這個體系的基本規律。 |
我簡短的來分享一些關於管教孩子的原則。 1:我的孩子是誰? 第一件要確立的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不是『我的』,我的孩子是『上帝的』!(此原則的名詞『孩子』可以任意替代。例如:妻子、車子、房子、銀子……等等) 2:認清自己的角色? 第二件要認清的是:我的孩子是神託付給我管教的,我是『神所託付於我的人、事、物』的管家。 3:父母親于教育上要對誰負責? 第三件要放在心上的是:我活在上帝面前,我的一切都要對上帝交代;所以,教育孩子的事項上,我要對上帝負責,不是直接對自己或孩子負責。 4:讓孩子自己完成他的事以便達到教育的目的。 第四件要注意的事是:給孩子聖經的觀念,使他能有正確的動機;教導孩子方法,使他在過程上有聰明;我們能做示範,但永遠不替他完成任務,使他能真正學習。甚至在他能正確控制雙手時,就讓他洗自己的碗;有足夠的力氣時就讓他洗自己的衣服,當然這會比自己做更麻煩。 5:不可因為情緒而責備孩子,更不可因為情緒而不責備孩子。 第五件要小心的事:教育與情緒無關,自己的情緒要自己對付;孩子于父母的情緒反應下的喜怒哀樂永遠是無辜的。該獎賞的,獎賞他;該稱讚的,稱讚他;該教導的,教導他;該責備的,責備他;該打的,打他。這一切的背後,是因為我們愛他。 謹此 神掌權 |
萬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人要敬畏神,遵守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 建議思考路徑: 1:解決『存在』是什麼?例如:60年前你的祖父思考著『我的孫子存在于未來嗎』? 2:解決『世界』(時間與空間)是什麼? 3:解決『人』是什麼? 4:解決『人生』是什麼? 5:解決『意義』是什麼? 6:解決『我』是誰?從哪裡(如何、何時...)來?往哪裡(如何、何時...)去? 最後才能解決:『我』『存在』於『世界』的『這段時間』有什麼『意義』? 然後再總結出:人存在于世界的這段時間有什麼意義? 正確答案在聖經裡,認真查考,會發現聖經真的解答了哲學。 神以外一切的存在都不是自己存在的,世界是一個被存在的世界。神是一切存在的基礎。 世界(時間與空間)是物質(肉體)存在的基礎。 人是世界的意義,因為人是物質界唯一能回應神的活物。 人生是指人處於物質界的過程。 人的生命是指被造而永恆的靈魂,動物的生命是被造而會因死而消逝的靈魂,其他生物是有生命現象的被造物。生命於生物學界與醫學界都沒有統一的定義。 對我來說,最難的問題是:『意義』是什麼? 目前我的程度還停留在: 意義=[將(動機、過程、目的)歸向(目的的動機)]的過程。 例如:我為了追求更體貼肉體的物質生活(動機),決定於2011年賺得十萬美金(未來的目的),所以我就努力工作(過程);而於2011年我朝著目的的動機所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而我所做的不關於目的的動機的事,就是於能更體貼肉體的物質生活的十萬美金是沒有意義的。 我的語文能力不夠,搞不懂如何用文字來表達意義的定義。 但已有一點點理解『我是Alfa,我是Omega』的因果概念,但還是不清晰。 一切都───本於祂、因著祂、為了祂、歸向祂。 暈ing~~~~不想了!! 除了信,人還能有其他路走嗎? 我個人目前的結論:人生的意義就是榮耀神;因為神為了彰顯祂的榮耀而創造了人。 謹此 神掌權 |
1:有時候我感覺不到神怎麼辦?這種感覺有時會動搖我的信心。 『感覺』是人體的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然後由大腦的知覺反應出來的;你是學醫的,醫學上對死的定義好像還沒統一吧?但基本上還是以腦幹死亡作為腦死亡的標準,也就是說『死』就是感官功能停止運作。但是在信仰上卻不是如此,死亡對我們而言,是隔離於上帝;就是枝子離了葡萄樹,隔離於生命的源頭,就是死亡。聖經強調我們當以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基本上就已經排除了依賴『感官知覺』的信心。 『信』若是建立在『感覺』上,就等於相信感覺,而非相信上帝;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借著感覺享受上帝,但我們要知道,當『「感覺」是人體的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然後由大腦的知覺反應出來的』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感覺就是完全主觀的;感覺既然是主觀的,而我們是人,所以感覺就一定是人本的,既然是人本的,結論就變成『感覺』不一定是可信的、而是危險的!當人說:我感覺到……或神使我感到……,這是在人本的範圍。當人說:神感動我,使我……,是這個人在表達神改變了他原來的某些意念、想法、動機,而這還是人本的。唯有當人說:不可殺人。而這句話是聖經的話,這才是神的聖言,才是神本的,是斬釘截鐵的真理。 舉個例子,我曾參加林大中、郭美江、劉竹村等比較屬靈恩的聚會,他們的講道基本上都是符合聖經的,但是有些話就不是:例如,郭美江牧師在我參加的那次聚會中就宣稱『方言是天國的母語,我們信的人要操練講方言』,對我而言,這不是聖經的教導!林大中牧師會在聚會中宣稱『聖靈現在就要醫治你的病……』,我也不知他是憑著什麼權柄來做這樣的宣告。但我們當然不會因為這些來斷定他們是異端,相反的,他們傳福音的心志,反而是所有保守派傳道人該學習的,而靈恩運動也確實帶領了上個世紀末的屬靈復興,雖然不是全面的!靈恩運動最大的危機之一,就是將人帶往相信感覺的路上。在林大中、郭美江、劉竹村牧師的聚會裡,很多信徒倒在地上,有的哭,有的笑;我就想,這有什麼聖經根據呢?我為這事查考聖經,只見到以賽亞書29:7-13與這種情況比較接近而已,而這樣倒在地上是神所稱許的嗎? 結論:我們當把『信』建立在神的話語上,神的話語記載在聖經裡。上帝永不改變,聖經裡的話永不改變,只要你信聖經,你的『信』也要永不改變。 PS :我老婆說今天是愚人節。你不是耍我吧!我可是很真誠的回答。 謹此 神掌權 |